- 歡迎訪問浙江自考網!本站為考生提供浙江自考信息服務,網站信息供學習交流使用,非政府官方網站,官方信息以浙江教育考試院www.zjzs.net為準。

三、簡答題(本大題共5小題,每小題6分。共30分)
36.簡述春秋筆法的含義,并以《鄭伯克段于鄢》為例說明。
(1)《春秋》通過微言大義體現作者的褒貶之情,后來稱用筆曲折而意含褒貶的寫作手法為“春秋筆法”。
(2)《鄭伯克段于鄢》文中有一段“書曰”的引用文字是解釋《春秋》記事中蘊含的深意的。
(3)《鄭伯克段于鄢》故事曲折生動,刻畫細致入微,客觀上展示了當時禮崩樂壞的社會趨勢,揭露了統治階級內部不可調和的沖突。
37.簡述《迢迢牽牛星》怎樣以神話傳說抒發人間感情的?
(1)借用神話傳說,通篇描寫牽牛織女隔河相望而無法相聚的痛苦,把本來無情的兩個星宿寫得如同人間被活活拆散的恩愛夫妻。
(2)表面上字字在敘寫天上織女的思念之情,實際句句在抒發人間思婦的離愁別恨,采用浪漫主義的想象,表達的卻是東漢時期動蕩社會中游子和思婦的現實痛苦。
38.簡述王璨《七哀詩》“饑婦棄子”表現的社會現象。
(1)詩人截取這樣一個典型的生活畫面,通過展現母親遺棄親子的反常現象,表現人世間最為可貴的感情被扭曲,是社會戰亂造成的慘劇。
(2)表達了對百姓的深切同情,也隱含對制造動亂者的譴責。
39.簡述王維《觀獵》的思想感情。
(1)詩人通過描寫將軍騎馬狩獵的場面,生動傳神地塑造了一位英武豪邁、氣度非凡的將軍形象,格調昂揚,氣勢雄闊。
(2))反映了王維早年向往立功邊塞、積極進取的精神面貌。
40.簡述韓愈《聽穎師彈琴》的內容結構特色。
(1)此詩分為兩部分。前十句以形象的比喻摹寫聲音。自“嗟 jiē余有兩耳”以下八句,以自己聽琴的感受來烘托琴聲的美妙、演奏的高超。
(2)全篇詩情起伏,富于變化。不僅上段與下段、上聯和下聯,甚至一句之中也起落變化,極具掩仰頓挫之妙。
四、論述題(本大題共2小題,每小題10分,共20分)
41.簡析《離騷》的浪漫主義風格。
(1)對理想的不懈追求和抒發強烈的主觀情感。詩人抱有“美政”理想,在現實斗爭中慘遭失敗,轉而在想象中繼續追求,終歸于失敗。后又設想離開祖國,但最終不忍離去。通過這一歷程,集中描摹了他受到黨人排擠而產生的“四種憂憤”,表現了屈原崇高的人格和深沉的愛國精神,具有強烈的抒情性。
(2)運用豐富奇特的想象和采用大量歷史傳說與神話故事。在現實斗爭失敗后,他在想象中向大舜陳詞,上求天帝,下索神女,命靈氛占卜,巫成降神,并幻想去國遠游,最后在太空中看到故鄉而止步,中間穿插歷史傳說與神話故事,呈現出濃烈的浪漫主義色彩。
(3)象征手法。詩人用佩帶香草表示博采眾長,吸收營養,提高自己的才干;把治國之道比喻為道路;用種植香草象征廣泛培植人才;人才的蛻化變質則說是眾芳蕪穢。這一“香草美人”的象征手法,發展了《詩經》中廣泛運用的比興,是藝術表現手法的推進。
42.簡析《登高》“萬里悲秋常作客,百年多病獨登臺”兩句的豐富內涵。
(1)頸聯“萬里” 一句從空間說,“百年” 一句從時間說,既有對個人身世境遇的感傷,也有對國家動蕩局勢的憂慮
(2)語言極為精煉;如“萬里悲秋”兩句,十四字之間有多層可悲的含意:他鄉作客,一可悲; 經常作客,二可悲;萬里作客,三可悲; 正當蕭瑟之秋,四可悲;重陽佳節無賞心樂事,五可悲; 獨自登臺,六可悲;抱病登臺,七可悲; 多病纏身,八可悲;年過半百一事無成,九可悲……層層渲染,重重疊加,把無限酸辛壓縮在一聯之中,語言概括而感情容量極大。
五、閱讀理解題:本大題共1小題,共10分。
43.閱讀以下一段文字:
夫以耿介拔俗之標,蕭灑出塵之想,度白雪以方潔,干青云而直上,吾方知之矣。若其亭亭物表,皎皎霞外,芥千金而不眄,屣萬乘其如脫,聞鳳吹于洛浦,值薪歌于延瀨,固亦有焉。豈期終始參差,蒼黃翻覆,淚翟子之悲,慟朱公之哭。乍回跡以心染,或先貞而后黷,何其謬哉!嗚呼,尚生不存,仲氏既往,山阿寂寥,千載誰賞!
請回答:
1.選自哪篇文章?作者是?
《北山移文》;孔稚珪。
2.表達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?
揭露封建士大夫偽裝清高實則爭名逐利的丑惡靈魂,戳破他們隱而復仕、表里不一的虛偽面目,具有深刻的諷剌意義。
3.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:
【度】白雪以方潔
【屣】萬乘其如脫
值薪歌于【延瀨】
度:衡量
屣:草鞋
延瀨:長長的河流
【結尾】以2020年8月浙江自考《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(一)》部分真題答案的相關內容,想獲取更多關于浙江自考答案、報名時間、考試時間、報考條件、備考知識、相關新聞等,敬請關注浙江自考網!
浙江自考助學報名預約
上一篇:2020年8月浙江自考公共關系學00182真題答案(部分)
下一篇:2020年8月浙江自考《中國近現代史綱要》真題答案(簡答題)
掃一掃加入微信交流群
與考生自由互動、并且能直接與資深老師進行交流、解答。
掃碼小程序選擇報考專業
進入在線做題學習
查看了解自考專業
查詢政策公告
進入歷年真題學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