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歡迎訪問浙江自考網!本站為考生提供浙江自考信息服務,網站信息供學習交流使用,非政府官方網站,官方信息以浙江教育考試院www.zjzs.net為準。

1、馬克思主義產生的客觀條件是
A. 階級斗爭
B. 資本主義創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
C. 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
D. 資本主義的發展及其內在矛盾的尖銳化
2、馬克思主義吸收了人類幾千年的文明成果,尤其是批判地繼承和吸收了
A、德國古典哲學、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和十九世紀的英法空想社會主義學說
B、黑格爾“辯證法”合理內核和費爾巴哈的“唯物主義”的基本內核
C、近代科學成果
D、亞當·斯密和大衛·李嘉圖對資本主義經濟規律的研究成果
3、德國古典哲學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直接理論來源,馬克思恩格斯批判的吸收了黑格爾哲學的
A 唯物主義思想
B 辯證法思想
C 可知論思想
D 決定論思想
4、18世紀英國哲學家貝克萊提出“存在就是被感知”“物是感覺的集合”代表了那種哲學觀點
A 相對主義觀點
B 唯物辯證法的觀點
C 唯心主義觀點
D 詭辯論觀點
5、我國宋代哲學家陸九淵提出的“宇宙便是吾心,吾心既是宇宙”代表了哪種哲學觀點
A 相對主義觀點
B 唯物辯證法的觀點
C 唯心主義觀點
D 詭辯論觀點
6、“五行雜以成百物”,“聚則成形,散則成氣”元氣聚散以成一切有形物生長毀滅,這代表了
A 樸素唯物主義的觀點
B 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
C 唯心主義的觀點
D 詭辯論的觀點
7、恩格斯認為,全部哲學、特別是近代哲學的重大的基本問題是
A 哲學與人類生存活動之間的內在聯系問題
B 人與周圍世界的基本聯系問題
C 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
D 關于人的本質問題
8、以地球為觀測點,它上面的山川、房屋都是靜止不動的,這表明了
A 事物的相對靜止狀態
B 事物的絕 對運動狀態
C 事物是客觀存在的
D 事物之間是相互聯系的
9、“ 坐地日行八萬里,巡天遙看一千河”這一聞名詩句包含的哲理是
A 物質運動的客觀性和時空的主觀性的統一
B 物質運動無限性和有限性的統一
C 時空的無限性和有限性的統一
D 運動的絕 對性和靜止的相對性的統一
10、為了解決麻雀吃糧食的問題,采取大規模捕殺麻雀的措施,結果造成蟲災泛濫的事例違背了什么哲學道理
A 事物聯系是普遍的
B 世界是物質的
C 矛盾具有特殊性
D 事物是不斷發展的
11、“ 沉舟側畔千帆過,病樹前頭萬木春。”“芳林新葉催陳葉,流水前波讓
后波。”這兩句詩包含的哲學道理是
A 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
B 事物是本質和現象的統一
C 事物的發展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
D 新事物代替舊事物是事物發展的總趨勢
12、中國古代哲學家公孫龍“白馬非馬”之說的錯誤在于割裂了
A 內因和外因的關系
B 矛盾統一性和斗爭性的關系
C 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關系
D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
13、下列選項中,正確表達了實踐含義的是
A 實踐是人主觀的精神活動
B 實踐是主觀創造客觀世界的活動
C 實踐是應付外部環境的活動
D 實踐是主體認識和改造客體的社會性物質活動
14、“紙上得來終覺淺,絕知此事要躬行。”陸游這一名句強調的是
A 實踐是認識的來源
B 實踐是推動認識發展的動力
C 實踐是認識的目的
D 間接經驗毫無用處
15、真理是有價值的,說的是
A 真理是客觀的
B 真理是發展的
C 真理能滿足人的需要
D 有用的就是真理
16、一個完整的認識過程需要經過兩次飛躍。下列選項中屬于第二次飛躍的是
A 進行社會調查
B 分析實際情況
C 理論付諸實踐
D 總結經驗教訓
17、“ 社會上一旦有技術上的需要,則這種需要會比十所大學更能把科學推
向前進。”這說明
A 實踐是認識的來源
B 技術推動了科學的發展
C 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
D 科學進步是實踐的目的
18、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區別是
A 感性認識是可靠的 , 理性認識是不可靠的
B 感性認識來源于實踐 , 理性認識來源于書本
C 感性認識是對現象的認識 , 理性認識是對本質的認識
D 感性認識來源于直接經驗 , 理性認識來源于間接經驗
19、一個完整的認識過程是
A 感性認識—理想認識—感性認識
B 實踐—認識—實踐
C 認識—實踐—認識
D 概念—判斷—推理
20、恩格斯說:“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學會改造自然界而發展的。”這說明
A 自然界是認識發展的動力
B 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
C 人的認識具有主觀能動性
D 人具有認識自然的能力
21、“真理和謬誤的對立,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圍內才有意義”是
A 形而上學的觀點
B 唯物辯證法的觀點
C 詭辯論的觀點
D 相對主義的觀點
22、社會意識相對獨立性的重要表現是它
A 同社會存在發展的不同步性
B 具有歷史的繼承性
C 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
D 同社會經濟的發展具有不平衡性
23、馬克思根據人的發展狀況,把人類社會歷史劃分為依次更替的三大社會形態。這三大社會形態是
A 原始公有制社會、私有制社會、共產主義公有制社會
B 農業社會、工業社會、信息社會
C 自然經濟社會、商品經濟社會、產品經濟社會
D 人的依賴性社會、物的依賴性社會、個人全面發展的社會
24、社會主義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
A 改變社會主義制度
B 完善社會主義制度
C 解放和發展生產力
D 實現社會公平
25、自然科學屬于現代生產力系統要素,這是因為
A 它是對自然現象及其規律的正確認識
B 它能把生產力系統中的各個要素組合為統一整體
C 它滲透到生產力諸要素中并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
D 它是構成現代生產力系統的獨立的實體性因素
26、以宏觀經濟經濟運行形式為基礎,形成的依次更替的三種社會形態是
A 原始公有制社會、私有制社會、共產主義公有制社會
B 農業社會、工業社會、信息社會
C 自然經濟社會、商品經濟社會、產品經濟社會
D 人的依賴性社會、物的依賴性社會、個人全面發展的社會
27、人民群眾既是歷史的“劇中人”,又是歷史的“劇作者”,這是
A 唯心主義的觀點
B 折中主義的觀點
C 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
D 歷史循環論的觀點
28、美國跨越了奴隸社會、封建社會,從原始社會直接過渡到資本主義社會。這說明
A 五種社會形態劃分的理論是錯誤的
B 社會形態的更替沒有規律可循
C 它的發展違背了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
D 它的發展是以世界范圍內的五種社會形態依次更替為前提的
29、下列各組社會意識諸形式中,全部屬于觀念的上層建筑的是
A 自然科學、道德、宗教
B 法律思想、邏輯學、宗教
C 政治思想、語言學、藝術
D 法律思想、道德、宗教
30、馬克思說“一切商品對它們的所有者是非使用價值,對它們的非所有者是使用價值。” 這句話表明
A. 有使用價值的不一定有價值
B. 商品的使用價值是對它的購買消費者而言的
C. 商品所有者同時獲得使用價值和價值
D. 商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對立統一
31、商品經濟產生和存在的決定性條件是
A 社會分工的出現和發展
B 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
C 勞動力成為商品
D 生產資料和勞動產品屬于不同的所有者
32、簡單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是
A 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的矛盾
B 價值和交換價值的矛盾
C 價值和使用價值的矛盾
D 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
33、商品經濟的基本規律是
A 生產關系必須適應生產力狀況的規律
B 價值規律
C 剩余價值規律
D 貨幣流通規律
34、支付工資的貨幣執行的是貨幣的
A 價值尺度職能
B 流通手段職能
C 世界貨幣職能
D 支付手段職能
35、剩余價值轉化為利潤,是由于把剩余價值看作是
A 不變資本的產物
B 可變資本的產物
C 全部預付資本的產物
D 全部所費資本的產物
36、資本主義經濟危機中的最典型的現象是
A 生產過剩
B 商品短缺
C 長期蕭條
D 持續高漲
37、商業資本的職能是
A 銷售商品和實現商品中的價值和剩余價值
B 銷售商品和創造價值和剩余價值
C 購買生產資料和勞動力
D 補充流通領域的流通費用
38、資本主義生產成本的構成是商品中的
A 可變資本和不變資本的價值
B 不變資本和剩余價值
C 可變資本和剩余價值
D 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的價值
39、借貸資本家貸出貨幣時
A 既讓渡貨幣使用權又放棄所有權
B 只讓渡貨幣的使用權沒有放棄所有權
C 只放棄貨幣所有權沒有讓渡使用權
D 既不讓渡貨幣使用權又不放棄所有權
40、資本主義絕 對地租的源泉是
A 農業工人的剩余勞動
B 土地資本主義經營壟斷
C 土地資本主義私有制壟斷
D 土地的勞動生產率
41、公式W`--G表示的是產業資本循環處于
A 購買階段
B 生產階段
C 銷售階段
D 實現階段
42、資本家加速資本周轉的目的是
A 提高平均利潤率
B 提高年剩余價值率
C 提高剩余價值率
D 提高資本積累率
43、從社會總產品出發考察社會資本再生產的核心問題是
A 社會總產品的構成問題
B 社會生產劃分為兩大部類
C 社會資本再生產的比例關系
D 社會總產品的實現,即社會總產品的補償問題
44、壟斷產生的物質條件和基礎是
A 社會分工的發展
B 社會化生產力的發展
C 商品經濟的發展
D 資本主義企業規模的擴大
45、當代資本主義國家在經濟關系方面的一系列新變化表明
A 其社會性質已經發生根本變化
B 其基本矛盾已經徹底解決
C 其社會狀況并無變化
D 其社會發生了階段性的部分質變
46、 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,歸根到底仍然是
A 國內市場競爭的結果
B 國際競爭激烈化的結果
C 壟斷統治加強的結果
D 社會生產力發展的要求和結果
47、利息的本質是
A 剩余價值的特殊轉化形式
B 使用借貸資本支付的報酬
C 借貸資本所有權的產物
D 具有自身特殊的運動形式
48、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是
A 《***宣言》發表
B 《德意志意識形態》
C 《資本論》
D 《‘政治經濟學批判’導言》
49、下列關于無產階級民主的觀點不正確的是
A 無產階級的民主是人類社會挺高類型的民主
B 無產階級的民主是絕大多數人的民主
C 無產階級的民主是人民群眾有當家做主的權利
D 無產階級民主是人民群眾享有完全的自由
50、馬克思主義政黨是
A 工人階級的群眾組織
B 是各個階級先進分子組成的政黨
C 不接受任何非工人階級的人士加入的政黨
D 可以吸收其他階級、階層認同黨綱、愿為其奮斗的人士加入的政黨
51、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根本區別在于
A 生產力發展水平不同
B 所有制基礎不同
C 人們的生活方式不同
D 人們的精神境界不同
52、無產階級專政的最終目標是
A 無產階級是自己上升為統治階級
B 完成社會主義改造任務
C 大力發展社會主義經濟
D 消滅剝削、消滅階級、進入無階級社會
53、馬克思主義政黨的組織原則是
A 集體領導原則
B 民主集中制原則
C 群眾監督原則
D 個人負責原則
54、實現共產主義社會的根本條件和基礎是
A 社會生產力的高度發展
B 建立合理的分配機制
C 人們的精神境界極大提高
D 建立完善的民主制度
55、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的共產主義社會的第1階段通常是指
A 社會主義過渡時期
B 社會主義社會
C 共產主義社會
D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
56、資本主義社會為自身被新的社會制度所取代創造的物質條件是
A 現代無產階級
B 社會化大生產
C 馬克思主義理論
D 市場經濟體制
57、共產主義制度的巨大優越性的根本保證是
A 社會制度的完善
B 人們的思想覺悟極大提高
C 科學技術的進步和創新
D 創造出前所未有的高水平的勞動生產率
58、馬克思主義的根本理論特征是
A 以實踐為基礎的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
B 徹底的批判精神
C 代表著工人階級的根本利益
D 深刻的揭示了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
59、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質是
A 客觀辯證的看世界
B 與時俱進
C 不迷信權威
D 自我批判
60、學習馬克思主義的根本方法是
A、 精讀馬列著作
B、 善于獨立思考
C、 理論聯系實際
D、 深入調查研究
61、下列活動中屬于最基本的實踐活動
A 處理社會關系的活動
B 科學實驗活動
C 服裝的生產加工活動
D 油畫作品創作
62、馬克思主義認為,實踐是
A 主體能動的改造和探索客體的客觀物質運動
B 主觀的精神活動
C 人應付自然的生物性活動
D 人們的日常生活活動
63、唯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認
A 事物是客觀存在的
B 事物是普遍聯系的
C 事物是發展變化的
D 矛盾是發展的動力
64、生活和工作中,凡事掌握分寸,防止“過”或“不及”。這在哲學上符合
A 內因和外因關系的原理
B 量變和質變關系的原理
C 共性和個性關系原理
D 肯定和否定關系的原理
65、見微知著,防微杜漸,是因為
A 量變積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質變
B 原因必然引起結果
C 外衣同國內引起作用
D 矛盾雙方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
66、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,對傳統文化必須批判地繼承。這種觀點依據的哲學道理是
A 世界是過程的集合體原理
B 新事物必然戰勝舊事物
C 內容決定形式
D 辯證否定的原理
67、在客觀規律面前,人的主觀能動性表現在
A 人可以創造規律
B 人可以適應規律
C 人可以改造規律
D 人可以認識和利用規律
68、當代自然科學快速發展,科研成果層出不窮,從根本上說,這是由
A 科學家的聰明才智決定的
B 正確的科技政策決定的
C 生產實踐的需要決定的
D 環境和資源狀況決定的
69、科學家尼葛龐蒂說:“預測未來的好辦法就是把它創造出來。”從認識
和實踐的關系看,這句話對我們的啟示是
A 認識總是滯后于實踐
B 實踐和認識互為先導
C 實踐高于 ( 理論的 ) 認識 , 因為它不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 , 而且具有直接現實性的品格
D 實踐與認識是合一的
70、我們通過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各種感官感覺到一個梨子的各種屬性 , 在意
識中把它們聯系起來形成了關于這個梨子的感性形象 , 這種反映形式是
A 感覺
B 知覺
C 表象
D 分析
71、“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”的看法是
A 主觀唯心主義
B 客觀唯心主義
C 辯證唯物主義
D 機械唯物主義
72、“真理是思想形式,是人類經驗的組織形式。”這是
A 主觀唯心主義真理論
B 辯證唯物主義真理論
C 客觀真理論
D 形而上學真理論
73、“此亦一是非,彼亦一是非”的命題 , 其含義是
A 強調真理的客觀性
B 否認真理的客觀性
C 強調真理具有客觀標準
D 否認真理具有客觀標準
74、“人的思維是否具有真理性,這并不是一個理論的問題,而是一個實踐
的問題。人應該在實踐中證明自己思維的真理性,即自己思維的現實性和力量
亦即自己思維的此岸性。”這一論斷說明了
A 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和動力
B 實踐是檢驗認識是否具有真理性的,標準
C 實踐檢驗真理不需要理論指導
D 認識活動與實踐活動具有同樣的作用和力量
75、價值規律是商品經濟的基本規律 , 它的作用是通過
A. 生產者之間的競爭實現的
B. 消費者之間的競爭實現的
C. 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競爭實現的
D. 價格機制、供求機制和競爭機制實現的
76、貨幣轉化為資本的根本原因是
A 資本家占有豐富的生產資料
B 資本家擁有先進的技術
C 資本家購買和使用勞動力這種特殊的商品
D 社會分工的深化
77、資本主義相對過剩人口是指
A 人口增長超過生活資料增長而出現的過剩人口
B 人口增長超過生產資料增長而出現的過剩人口
C 人口增長超過資本增長而出現的過剩人口
D 勞動力供給超過資本對勞動力需求而出現的過剩人口
78、資本主義民主制的核心和主要標志是
A 議會制
B 三權分立
C 普選制
D 民主共和制
79、壟斷資本主義形成于
A 19世紀末20世紀初
B 18世紀工業革命以后
C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
D 19世紀四十年代
80、壟斷資本主義產生并占統治地位是
A 資本原始積累的結果
B 爭奪短缺資源的產物
C 生產和資本集中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結果
D 資本主義國際競爭的結果
81、金融寡頭在經濟上的統治地位主要是
A 通過“個人聯合”實現的
B 通過自由競爭實現的
C 通過與國家政權相結合實現的
D 通過實行“參與制”實現的
82、壟斷利潤的產生說明了
A 壟斷可以創造更多的價值
B 價值規律作用的形式發生了變化
C 價值規律不再起作用
D 壟斷可以更充分的轉移價值
83、壟斷資本主義國家中社會經濟生活實際上的統治者是
A 工業資本
B 農業資本
C 銀行資本
D 金融資本
84、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是
A 消除生產無政府狀態的壟斷資本主義
B 資產階級國家同壟斷資本相互分離的壟斷資本主義
C 資產階級國家同壟斷資本相結合的資本主義
D 帶有社會主義因素的壟斷資本主義
85、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對經濟的干預
A 從根本上解決了壟斷資本主義國家的階級矛盾
B 改變了資本主義私有制的性質
C 使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形成了利益一致
D 沒有改變勞動者受剝削的地位
推薦閱讀文章:2020自考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03709考前密押試卷及答案(填空題)
【結尾】以上是2020自考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03709考前密押試卷及答案(單選題)相關內容,更多關于浙江自考自考解答、報名報考、自考院校動態等信息,請關注浙江自考網,為廣大考生提供更多浙江自考訊息!
浙江自考助學報名預約
上一篇:2020年浙江自考《大學語文04729》考前密押卷(二)名詞解釋、解析題
下一篇:2020年浙江自考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03709考前密押試卷及答案(填空題)
掃一掃加入微信交流群
與考生自由互動、并且能直接與資深老師進行交流、解答。
掃碼小程序選擇報考專業
進入在線做題學習
查看了解自考專業
查詢政策公告
進入歷年真題學習